基本案情:2025年1月,村民王大娘因邻居李大叔计划在其屋后打地坪,可能侵占其房屋排水空间,双方发生口角。争执中,冲突升级,李大叔抢过王大娘手中的农具,对其反复殴打,导致王大娘四根肋骨断裂。经路人报警,警方介入调查。后经法医鉴定,王大娘的损伤程度构成轻伤一级。案件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,移送检察机关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李大叔提起公诉。(文中人物均为化名)
代理经过:案件发生后,被害人王大娘及家属委托河南光法(南阳)律师事务所办案团队作为其诉讼代理人,参与后续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及调解工作。
初步接案与案情梳理: 律师团队在接受委托后,迅速梳理了案件材料,包括公安机关的案情记录、伤情鉴定意见书等。明确本案系因相邻权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刑事案件,法律关系交织,处理策略需兼顾刑事程序的推进与民事赔偿的实现。
法律分析与管理预期: 律师向当事人详细解释了相关法律规定。关于民事赔偿部分,律师根据《民法典》侵权责任编及相关司法解释,告知其可主张的赔偿项目(医疗费、误工费、护理费、营养费、住院伙食补助费、交通费、精神损害抚慰金等)及本地区的大致计算标准,提供了合理的赔偿数额区间。针对“刑事谅解金”,律师明确指出,法律并无统一标准,其数额主要取决于被告人的悔罪态度、赔偿能力以及被害人的心理预期和谅解意愿,是谈判中可灵活运用的重要筹码。律师同时阐明了达成谅解对被告人可能产生的量刑影响(如适用缓刑、从轻处罚等),帮助当事人全面权衡利弊。
诉前沟通与策略试探: 在案件进入法院审理前,办案律师积极与对方当事人进行沟通,转达被害人的赔偿诉求。初期,双方就赔偿总额存在较大分歧。律师在沟通中,一方面强调伤害后果的严重性(轻伤一级)及被告人行为的刑事违法性,另一方面也着眼于化解邻里矛盾,探寻和解可能性。
诉讼施压与策略调整: 鉴于初次调解未成,且当事人希望通过法律程序维护权益,律师代理其向法院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。这一举措不仅明确了赔偿诉求,也将案件置于正式审理程序之下,为后续由法官主导的调解创造了条件,同时给被告人施加了更大的诉讼压力。
庭前斡旋与促成和解: 案件进入法院后,承办法官组织双方进行调解。律师充分利用这一平台,在法官的主持下,与对方进行了多轮磋商。律师结合法律规定、类似案例判决以及本案具体情况,向对方分析了诉讼风险与和解益处。最终,在律师的专业引导和法官的协调下,双方于2025年7月30日签订了《谅解协议书》。
案件结果:
出具刑事谅解书: 王大娘在收到全额赔偿款后,出具了《刑事谅解书》,明确表示对李大叔的行为予以谅解,并同意司法机关对其从宽处理。
撤回民事诉讼: 鉴于双方已达成和解并履行完毕,办案律师代理王大娘向法院申请撤回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。法院经审查,准许撤回起诉。
案件圆满解决: 本案通过律师的专业工作,成功为被害人争取到了经济赔偿,化解了邻里矛盾,同时通过促成刑事谅解,影响了刑事部分的审理,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。
案例评析: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,律师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引导和桥梁作用:
精准的法律定位与策略选择: 律师准确把握了案件“刑民交叉”的特点,采取“以刑促民”的策略,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,有效增加了谈判筹码,为最终达成有利的和解方案奠定了基础。
有效的当事人沟通与预期管理: 律师在办案过程中,始终与当事人保持密切沟通,客观分析案情,告知法律风险与机遇,帮助当事人建立合理预期,避免了因情绪化决策而错失和解良机。
灵活的谈判技巧与时机把握: 律师在诉前、诉中不同阶段,根据形势变化调整谈判策略。特别是在法官介入调解后,能抓住时机,综合运用法律、情理等多种因素,成功促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和解方案。
着眼于根本矛盾化解: 律师并未局限于伤害赔偿本身,而是在和解协议中一并解决了引发冲突的相邻权问题(排水沟),从根本上减少了未来再次发生纠纷的可能性,体现了律师处理家事邻里纠纷的综合能力。
本案例充分说明,在处理此类刑事案件时,专业律师的介入,不仅能有效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,争取经济赔偿,更能通过促成和解与谅解,化解社会矛盾,促进社会和谐,是实现案结事了的重要保障。